摘要:李建緯2009/06/21
當個體透過外觀的改變以反映自我的時候,也會把他人實際上的或自我想像的看法也考慮進去。雖然自我概念並不是靜止不動的,他們會在幾個情形重新建構自我形象:如穿著新款服裝;或是重新考量自己外觀意義的新環境或生活情境,並隨時自我修正。【頁223】
符號互動論者將自我看成是一種歷程,強調社會經驗的動態性質足以促使我們持續並檢視自我的感覺。【頁229】我們可以將自我看成某種內在對話的情境,這非常類似所謂的微縮社會,在這社會中包括著各種觀點、自我指示變成了社會互動的基本元素,因為人們一方面具有發揮創意並且特異獨行的潛南;另一方面又同時會考量這一舉一動的社會期望值。【頁229】
個體發展中的自我概念,無法獨立於社會互動之外而存在,正如身份必需在情境中才能成形一般。更廣泛的自我概念與社會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米德(Mead, 1934)指出,當個體可以依照有意義的方式與他人產生互動時,必需要求個體共享他人附加於社會或物理實體上的意義。藉由遊戲(play)與競賽(game)的兩階段,個體可以學會這些意義並發展出自我的概念。【頁237】
自我的社會階段有三:
- 指派的前遊戲階段(pre-play)
- 遊戲階段(play stage, important other investiture)
- 競賽階段(game stage, generalized other)
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Festinger, 1954)指出,為了達成自我評價,人類具有與他人比較的基本需求。社會比較變成某種比較性讚賞的來源。因為外觀是肉眼可見的,所以很輕易地成為社會比較的目標。【頁264】
自我風格的形塑:我們會按照其他人的回饋來產生自我形象,並且決定自己將展現在他人面勤的模樣。這種自我形象可以幫助我們決定哪些服裝或配件能夠符合我們風格。當然我們會隨著互動的對象以及所扮演的角色而改變自己的裝扮。【頁26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