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9日 星期六

面紋是東方(中國)的傳統嗎?

世界各地不乏有陶器、青銅器等器物賦予面貌或獸形化的現象,這種文化中共通的圖像,究竟出於文化接觸,還是基於相同的心理特徵兒來的?貢布里希的解釋有二:


對於各地均出現面紋這樣情形,他指出,如果兩地沒有任何接觸可能的前提下,我們就必需從心理學方面進行分析。首先他用「習慣勢力」來說明這樣的現象。習慣勢力是我們反對變化、尋求延續性的產物。在一切均處於變化、無法預測的周圍環境中,習慣便成為我們描述各種經驗的參照框架。例如,當我們看到一塊墨跡時,如果它有點像我們熟悉的東西,比方說蝴蝶或昆蟲時,我們便會習慣地將這樣的墨跡與蝴蝶連在一塊。有些知覺習慣會比蝴蝶或昆蟲更能在腦中形成根深柢固的印象,比方說人臉。

貢布里希認為,人天生特別傾向於把人臉在允許的變化範圍內投射成各種不同的樣子。而這種傾向也可用來解釋獨立出現於世界各地紋飾,例如:用來盛放液體的鼓脹形容器上常被畫上或飾以眼睛或其它面部器官。 這樣便可用來解釋各地出現的面紋了。

至於人們為什麼要對器物或物體施予「生命化」(面紋)?貢布里希表示,人們普遍相信,眼睛、爪子、四肢等具有保護作用,能抵禦邪惡。不論是中國的饕餮紋,或是墨西哥的獸面紋香爐,都是一種護符的功用。這種生命化原則,其原理也就是:能讓我們害怕的,惡靈也一定害怕,因此能起到威嚇的作用。

因此,使用面紋幾乎可以說是普世皆有的作法,並不限於說專屬那一地。

參考資料

貢布里希,〈習慣勢力〉,《秩序感》,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0年,頁191。

貢布里希,〈近乎混亂的圖案〉,《秩序感》,頁287-28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